判断有机物是否需要在造粒前进行粉碎处理,主要取决于原料的 粒度、湿度、可塑性 和生产设备要求等因素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判断标准和考虑因素:
1、从原料粒度分布角度判断
观察原料颗粒大小,如果有机物原料是由大小差异极大的颗粒组成,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粉碎。如果不粉碎,大颗粒原料在造粒机中可能无法与其他小颗粒原料充分混合,导致造粒不均匀。
2、根据原料的纤维特性判断
对于含有纤维的有机物原料,如秸秆、干草等,如果纤维长度过长(超过 5 - 10 毫米)且韧性较强,很可能需要粉碎。过长的纤维会在造粒过程中相互缠绕,堵塞造粒设备。
3、考虑造粒工艺和设备要求
对于一些对原料粒度要求严格的造粒工艺,如挤压造粒和冲压造粒,原料需要有较小且均匀的粒度。因为这些工艺依赖于原料在模具中的精确成型,大颗粒或不均匀的颗粒可能会导致模具损坏、颗粒形状不规则或者成型压力不均匀。
造粒设备本身的进料口大小和内部结构也决定了原料是否需要粉碎。不合适的原料粒度可能会导致设备故障或者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。
4、从最终产品质量要求判断
颗粒外观和形状要求:如果对有机肥颗粒的外观和形状有较高要求,如要求颗粒表面光滑、球形度高,那么一般需要对原料进行粉碎。因为粉碎后的原料能够更好地在造粒机中团聚或挤压,形成外观质量较好的颗粒。
总体来说,是否需要粉碎要根据物料的特点、造粒工艺、设备要求和产品质量目标来综合判断。